新能源要這樣發展!
發布時間:2025-11-20
10月31日,國家能源局印發《關于促進新能源集成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明確到2030年集成融合發展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式,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支撐。其中,建筑領域作為新能源應用的關鍵場景,多項針對性舉措的出臺,將推動建設行業朝著低碳高效方向穩步邁進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在“雙碳”戰略目標引領下,我國新能源行業實現跨越式發展,新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,邁入發展新階段。與此同時,隨著新能源規模越來越大、電量占比越來越高,系統消納壓力持續加大,國土空間等要素保障難度日益增加,迫切需要轉變新能源開發、建設和運行模式,實現集成融合發展。
在建筑領域,推進建筑光伏一體化發展成為核心舉措。《指導意見》明確要求,推動光伏系統與建筑同步規劃設計、同步施工,推進建筑低碳用能和清潔供熱,建設“光儲直柔”新型建筑。這一部署將實現新能源與建筑的深度綁定,通過光伏組件與建筑的有機結合,讓建筑從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生產與消耗的綜合體,進一步提升建筑用能的清潔化水平。
農村建筑新能源融合發展被納入重點推進范疇。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深化推進農村能源革命,在嚴格落實用地政策的前提下,依托新模式新業態整合農村分散式風電、分布式光伏、水能等資源,提升鄉村電力自主、可靠供應能力,促進農村地區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納利用。這一舉措將推動農村住宅、公共建筑等逐步接入分布式新能源系統,為農村建筑用能提供綠色解決方案,助力鄉村振興綠色發展。
特殊區域建筑新能源保障機制同步完善。《指導意見》支持在海島等地區推動海洋能多能互補發展,提升海洋能消納保障服務能力,為海島建筑提供穩定可靠的綠色能源供應,填補特殊區域建筑新能源應用的空白。
建筑領域新能源融合發展將獲得多方面保障支撐。產業協同方面,支持新能源為主的產業園區應用綠電直連、智能微電網(源網荷儲一體化)、新能源接入增量配電網等新業態,構建多能互補、高度自給的低碳零碳園區,為園區內工業建筑、配套建筑等提供綠色用能支持。政策服務方面,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將加強統籌協調和要素保障,優化新能源集成融合項目核準(備案)、電網接入、電力業務許可證辦理等相關流程,鼓勵實現項目整體一站式辦理,為建筑光伏一體化等項目落地提供便利。市場機制方面,推廣多年期綠電購電協議,完善新能源與產業集成融合項目參與市場及交易結算機制,激發建筑領域新能源應用的市場活力。
空間利用效率提升成為建筑領域新能源項目的重要要求。《指導意見》強調,有序推動風電、光伏發電項目改造升級,提升土地利用效率,引導建筑領域新能源項目集約利用空間資源,在城市建設、建筑改造等過程中實現能源設施與建筑空間的高效適配。同時,通過加強數字化升級改造,在落實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要求的基礎上,推進新能源項目集中監控和一體化運維檢修,為建筑新能源設施的穩定運行提供技術保障。